我國的色母粒產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塑料工業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我國塑料制品的著色還依賴于簡單的顏料色粉著色;色母粒產品在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流行起來,但色彩種類和被著色樹脂種類單一;上世紀90年代后,行業逐漸從簡單的著色,發展為多元化和系列化的著色;2000年以后,具有高品質要求的色母粒和多功能母粒逐漸走向市場。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色母粒產業實現了產量翻番,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色母粒年產量達到6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色母粒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大而不強”這個我國化工行業的通病,在色母粒行業中也有所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對顏色制品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的現實面前,色母粒行業要攻克的難關有很多。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色母粒產業將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一是塑料制品產業的穩定增長所提供的市場平臺為色母粒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二是以鈦白粉為代表的色母粒主要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對色母行業形成了不小的沖擊;三是下游用戶對色母粒產品質量要求更加嚴格,色母粒行業的技術水平提升也到了一個關鍵時期,提升內在實力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得益于塑料制品、化學纖維等下游產業需求的拉動,色母粒行業連續多年實現年產量20%的增長速率。2006年是中國色母粒行業實現大發展的一年,在2005~2006年,中國色母粒生產從25萬噸/年增長到50萬噸/年,產量實現了翻番;2007年也是中國色母粒行業保持發展良好勢頭的一年;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對中國色母粒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2009年,國家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使中國色母粒行業得以復蘇,色母粒的總產量超過60萬噸;2010年,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色母粒產量稍有降低,統計值為55.6萬噸,加上沒有列入統計范圍的其他中小色母粒企業,年產量可達60萬噸以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趨勢將在“十二五”期間延續。從塑料行業相關數據來看,2010年全球塑料年銷售量超過2億噸;我國合成樹脂產量達到4361萬噸,進口量為3069萬噸,國內回收塑料1200萬噸,進口回收塑料800萬噸,表觀消費量超過9000萬噸。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合成樹脂生產國和最大的消費國。“十一五”期間,行業總資產達到了8400億。規模以上的企業數突破了2萬家。產值增速增加了2.8倍,產量增加了2.65倍,年均增速20.54,5年累計利潤年均增長了25%。累計出口8.4億美元,年均增長21.9%。2010年塑料制品行業,完成產量5820萬噸,同比增長21.1%,全年實現總產值1.4萬億。今后仍將保持25%左右的增長。
“十二五”期間,下游產業對各類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環保安全的優質色母粒將有更大的需求。據業內人士估計,在全球塑料消費量不斷增加的大趨勢下,具有阻燃、增透、抗菌、耐候、抗靜電、仿金屬、仿木、仿石、仿藤等性能的塑料制品將占有更大的比例。另外,目前功能母粒的需求量遠大于色母粒,市場對色母粒功能化要求的提升有著迫切的需求。
當前,我國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熱塑彈性體發展較快,如熱塑性氟塑料和熱塑性聚氨酯,與之相適應,其制品也需要用色母粒著色。如聚全氟乙丙烯色母粒、聚偏氟乙烯色母粒、熱塑性聚氨酯色母粒都給色母粒行業提供了全新的市場機遇。 另外,一些石化企業不再簡單地出售樹脂產品,而是大批量應用色母粒與樹脂直接做成有色改性料,如管材料(PE100PE80PPR)、汽車專用料等,一向以小批量、多品種為特色的色母粒生產模式要部分轉型為單一品種、大規模的生產模式。新的模式也形成了新的市場增長點。
|